地 址:联系地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
电 话:020-123456789
网址:mof2c8.d5txrh.cn
邮 箱:admin@aa.com
今年是中“百千万工程”加力提速推进、实现全面突破的气足关键一年,中山又有新作为。中山
近日,数字第三届“光华杯”千兆光网应用创新大赛数字生活专题赛中传来喜讯,乡村来自中山的大步“千兆光网智汇乡村,数字赋能基层治理”创新应用项目荣获全国一等奖。奋进
近年来,百千由中山市委网信办、中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等部门牵头,气足持续加强数字乡村发展工作统筹协调力度,中山推动强村富民成效满满、数字“中”气十足。乡村这是大步中山数字乡村发展大步向前的一个生动注脚,也是奋进中山奋进“百千万工程”的重要举措。
“百千万”向实走:新型基建筑牢乡村“数字底座”
网路、电路、航路,一条条“信息高速公路”连接起一个个村落,中山不断推进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,“百千万工程”向实处落地生根。
新基建加速布局,“数字底座”不断夯实。截至目前,中山累计建成5G基站超13000座,行政村5G网络覆盖率达100%,开展48个社区/村的多网融合改造工程,宽带建设综合水平连续多年排名全省前3。
其中,电网改造升级是乡村基础设施补齐短板的重要环节。通过“数字孪生”技术,中山乡村传统电网装上“数智大脑”。
电网放入电脑,一张图多场景应用。中山全市域2986公里输电线路、135座变电站、3771公里配网中压架空线路、4.38万台配变、187.38万客户实现完整数字映射,依托物联智能传感首次实现数据源端直采、跨业务融合、统一汇聚与展示。
村民用电“满格”,一网串联千家万户。改造后的中山城中村,每块电表处均公示有网格经理微信二维码及供电抢修微信二维码,能及时响应村民供电业务需求。
“设备状态一览无余,快速作出应变决策,数字电网就像一个能感知、会思考的‘最强大脑’,改变了乡村电网传统的运营模式。”中山供电局数字电网建设专项工作组组长李垂有介绍。
中山市数字孪生电网平台。中山市委网信办供图
数字技术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,当大数据牵手低空经济,“百千万工程”建设更是“如虎添翼”。
走进中山翠亨新区,无人机在上空盘旋穿梭,如同“千里眼”将广袤乡村的细微变化尽收眼底。翠亨新区成功培育全市首个无人机低空遥感智能识别自动巡查项目,利用9个无人机机场对全区62个网格进行无人机精细化巡查逾4000架次,共发现处置安全隐患时间400余宗,加速新型城镇化建设,助力“百千万工程”向纵深推进。
“火眼金睛”的背后是数字化的功劳。无人机上搭载了高清摄像头、先进图像识别以及红外热成像仪检技术,全方位、无死角监控各项指标,产生的海量数据被纳入智慧城市大脑系统可视化展示,地面网格员迅速处理和反馈,同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,不断优化无人机巡查路线和算法,提高巡查效率和精准度。
“百千万”向新行:智慧技术带动乡村产业蝶变
产业振兴是“百千万工程”的重中之重,中山也积极行动。
从舍内到海边,从田园到餐桌,中山对标“百千万工程”关于“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”的要求,大力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,带动乡村产业华丽蝶变、向“新”而行。
皮脆、肉滑、味道鲜美,石岐鸽是中山最具代表性的一张美食名片。2023年10月,中山石岐鸽精品产业园(下称“产业园”)正式落成,这是中山首个以宣扬“石岐鸽”文化为主题的园区,预计可实现综合产值1亿元。
产业园里,一只只洁白的石岐鸽扇动着翅膀,在自动喂料机上享受着午餐。另一边的自动孵化房中,每隔2个小时孵化板就会自动翻转45度,使一颗颗鸽子蛋均匀受热。孵化房的温度、湿度、二氧化碳等指标通过物联网收集,3秒即生成数据,可在手机端实时查看。
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,曾经,养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、物力和时间,效果也难以保证;在推行数字化技术后,石岐鸽养殖的质量、数量、效率都大大提升。
数字育鸽,“飞”出新天地。通过使用自动化养殖鸽笼、自动化喂料机等技术设备,中山石岐鸽精品产业园预计5年后将达到20万对种鸽、5万对蛋鸽的养殖规模。
中山石岐鸽精品产业园。中山市委网信办供图
智慧养鱼,“游”出新机遇。中山作为全国最大的供港澳鲜活水产品生产基地,渔业也是其农业领域的支柱产业。
当前,中山正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渔业数字化改造,建成工程化池塘养殖、工厂化循环水养殖、深远海养殖和智慧海洋牧场等现代设施,实现降本增效、量质齐升。
今年10月7日,全球首台导管架风机与网箱一体化智能装备“明渔一号”第二季规模化养殖成功收鱼,共收获成鱼达8万多斤。该设备由中山企业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研发,首次实现了深远海风渔融合规模化养殖+鱼种混养模式的探索实践。
“明渔一号”项目技术总工程师任重进表示,“明渔一号”通过云端智能养殖系统,可进行智能投喂、智能监测、自动洗网、自动收鱼等操作,有效解决了深远海养殖看护难、风浪大、成本高等难题。
破旧的同时,也要立新。除了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,“百千万工程”还要求培育壮大新业态。乘着数字浪潮,中山乡村产业不断迸发新活力。
四周稻田环绕,阳光洒落书页,位于中山市三乡镇的桥头稻田香山书房一度还是废弃用地,如今“爆改”成为中山“打卡新地标”。在中山,类似这样的“香山书房”有百余家,依托旧有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而建,总建筑面积约2.3万平方米,覆盖全市所有镇街。
如何让乡土文化焕发新生机?是中山一直思考的问题。经过多年的努力,中山创新共建共享“书房+”运营模式,如“书房+协会社团”“书房+住宅小区”等,并探索实现标准化智能化管理,使阅读变“悦读”。
今年以来,中山全市香山书房人流量近326万人次,外借图书约62万册次,有力推动乡村特色文化提亮增色,群众精神世界充实富足,以数字化“解锁”乡村文化年轻态。
“百千万”向深耕:数字服务打通乡村“神经末梢”
政务办事、治安管理、技能培训......中山深耕基层沃土,激活乡村“神经末梢”,打通治理与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千兆光网“照”进乡村,“百千万工程”蓝图中“宜居宜业和美乡村”的美好愿景也照进现实。在第三届“光华杯”千兆光网应用创新大赛数字生活专题赛中拿下一等奖的“千兆光网智汇乡村,数字赋能基层治理”项目,正是由中山市委网信办、市委农办等单位指导中国电信中山分公司打造,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,实现乡村“智理”效能显著提升。
中山数字乡村智慧大屏。中山市委网信办供图
在三乡镇雍陌村村委会,工作人员正注视着数字乡村智慧大屏。通过AI监控、VR、物联网、大数据等技术,将垃圾分类、森林防火、抽烟识别、河道防溺水、消防占道告警、电动车识别等多个乡村场景的情况实时展示在智慧大屏上,村里大小事务一目了然。此外,利用摄像头外接音箱,该平台还可进行“一键发布,多终端播报”定时云广播。自动识别、智能分析、快速告警,铺就一张“可看、可听、可说”的数字化乡村治理网络。
让城乡全体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,是“百千万工程”的重要原则。随着更多数字便民服务进村入户,民生福祉持续“加码加料”。针对乡镇涉农干部、农民及农业从业者,中山坚持“数字赋能、全民共享”,由市委网信办牵头,教体、农业等多部门协同发力,组织开展各类数字化技能培训,多形式、多维度提升乡村群众数字素养和技能。
例如,中山市横栏镇帮助镇上妇女学习花卉培育、视频拍摄、直播带货等知识,推动近400名平均年龄为35岁的妇女从主妇摇身变为主播,将直播间搬进田间地头,成为了一支“跨界女团”——“探花姐姐”。
中山市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介绍,“探花姐姐”花木导购员培育项目已开设课程18类,开展课时60余节,有效覆盖超2500人次,带动花木产业直接增收效益超千万元,为农村妇女探出了一条灵活就业新路径。
数字化,打开了中山乡村发展的更多可能。未来,中山将从完善乡村数字人才制度、深化涉农数据资源共享、强化农业产业要素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,助力“百千万工程”不断走深走实。
统筹:何静文
策划:黎妙娟田华征
文字:南方网、粤学习记者张治伊